周末的一天,我和孩子爸在家闲聊,他说现在的小学奥数有多难?它还不是学的是一种脑筋急转弯!我回答,那也不全是,还是学的是一种思维模式。而脑筋急转弯,那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案例:计算年龄
例如我们在百度里搜索一下“小学奥数“,它就给我推荐”小学奥数100道题”的结果链接。我点击进入看到第一题目:
一家三口人,三个人年龄之和是72岁。爸爸和妈妈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
孩子爸他听到我读这一道题目,他说用方程式来解答不就可以。我说,但是小学一年还没有学方程式,你怎么给你的孩子解答呢?
正确答案:由于爸爸、妈妈的年龄都是孩子的4倍,那么我们就把孩子的年龄看作1倍。
那么推算出孩子的年龄:72 除以(4+4+1)= 8(岁)爸爸与妈妈同岁,那就是8乘以4=32岁。
当我给他说完正确答案之后,他来一句:那还不是以方程式的方法来解答。我笑着回答,但是是能给孩子讲清楚并能让她听懂的一种方程式的思维模式。
而你要跟孩子说用x代表她的年龄进行灌输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可是一年孩子还没学一次方程,怎么可能明白x的含义。
数学思维:而这道题的数学思维模式是如何懂得去找题目中的关键元素“最小统一单位”?我们平时在教孩子数学的时候,那就要教会孩子如何快速去寻找数学题目中的关键元素。
如上题中的计算一家三口的年龄,由于爸妈同岁,而爸妈的年龄又是孩子的4倍。那么很快就能找到用“孩子的年龄”为最小单位(也是统一最小单位),把它看作“1”倍即可。
孩子一旦掌握这种数学思维模式之后,她再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很快就能写出正确答案。
案例:分苹果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那100道小学奥数中的第12道:
要把一个篮子里的5个苹果分给5个孩子,使得每人得到1个苹果,但篮子里还要留下一个苹果,你能分吗?
看似非常简单的一道题目,常人的定向思维就是篮子里的5个苹果,一人分一个就拿走。还怎么让篮子里留一个苹果呢?
从而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固定思维模式,因此就跳不出那样的思维模式而无法写出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前面四个人,每人从篮子里拿走一个苹果,而第5个人就拎着篮子走就行。如此一来就满足题目要求,每人分得一个苹果,最后一个苹果也是还留在篮子里!
数学思维:这道题的数学思维模式就是我们为了解决问题,进行分步操作模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需要我们跳出常人思考的固定思维模式。
我们要教会孩子灵活开动脑筋,为满足题目的要求想尽一切办法,最终能完美地把苹果分出去。
先让四个人一人从篮子里领取一个苹果,最后还剩一个苹果在篮子里。也正好还剩下一个人没有分到苹果,那么我们把篮子和篮子里的苹果一起分给最后一个人,那不就解决问题也符合题目要求。
最后我们聊到那些小学奥数培训班是不是骗人的呢?其实也不能叫做骗人,父母没时间在家辅导孩子的数学,那还不就掏钱给孩子上奥数培训班。
而一个培训班,一个月就得花上千。而我们花几十元钱就能在家辅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我们为什么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模式呢?可以从《趣味数学》开始熏陶孩子的数学兴趣,树立起孩子的数学思维模式。
趣味数学/少儿必读金典
这本书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3~6岁孩子是由家长主导念给孩子听,跟孩子一起完成有趣的数学。书中自有黄金屋,既能培养亲子关系,还能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那么大一点的孩子,我们通过什么来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看看杨振宁教授推荐的这本书《给孩子的数学四书 学数学原来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