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朋友孩子的婚礼。同时,老齐东县来的感到有些婚礼的规柜还是懂得的。为确保婚礼中不失礼数,事先征询了摄像师,在当地都是怎么做的,毕竟要入乡随俗。接亲过程有条不稳地进行者。突然,从老家来的姥姥,亲戚等坐上了客厅主位,要外娚女,及女婿磕头,给红包。作为在当地生活多年的我,感到很吃惊。这是弄哪出,怎么这么多礼数?还是农村都富裕了?还是农村老话常说的“穷讲究”。
不论是非,不得不说现在有许多老人还都比较认老理,对于家人也有着各种要求。老人们遵守了一辈的规矩,在我们年轻这代人的眼里,它就会被说成“穷讲究”。事实上,过去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实在是拮据,可能会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过上好日子吧。现在生活虽然好了,经济也发达了, 但是这些“穷讲究”已经藏在了某些人的灵魂里,挥之不去。例如:过年初一,早起约束小孩不能乱讲话;每次,吃水饺,要敬天。昨天,家中吃的水饺,让家中小孩双手举着碗,嘴中说着:顶礼,供奉南来北往各路神仙,供奉列祖列宗,保佑XXX全家幸福,,,。普通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讲究,比如吃饭不能说话,不能走越菜位,更不能敲碗等等,不同地区有着不一样的习俗、讲究。甚至有些大家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很多东西仍然被历史流传下来了,成了老话常说的“穷讲究”。这些讲究应该说就是一种规矩,也是一种传统。但是有一些“穷讲究”是真的穷讲究。比如明明手里的积蓄不够多,却经常邀请朋友到高档的酒店消费,穿名牌,随喜礼超出世俗,当大头,别人随1000,他随3000,没有有礼数他也加上,装,还是装。这种人是装富,装讲究,货真价实的穷讲究。这些所谓的“讲究”,往往被人们说成“穷讲究”,也常常被人们所诟病。日常“穷讲究”只能起到各种约束自己的作用。而那些“便宜赚”们却整天开着宝马,住着大别墅,欠着别人的钱,消费着亲情、友情,原有的规矩、讲究已经不能限制现实生活中的老赖们。他们借着别人血汗钱,处处想着风光着自己,要求别人的规矩可以有但讲究就少了许多。
现在仍有不怕吃亏、百折不挠爱“穷讲究”的人,家里面不富裕却要摆架子,说白了就是不自信,既丢面子又丢里子。其实“穷讲究,越是讲究的越穷,越穷的反而越讲究”,把“穷”寄托到了一些社交不对等的事情上,生活中的各种条条框框,都制约了自己的进步,反而丰富了那些“便宜赚”们的日常生活。“穷讲究”更多表现为攀比,过去在生活中比较严重,总想搞一些大场面,其实都是被贫穷限制了思想认知,想通过这些讲究获取些心理安慰。如今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对于讲究已有了更正确的认知,为生而讲究,为环境而讲究,为教育而讲究。“便宜赚”让“穷讲究”成了生活的过去式,是认知退缩还是进步?过去式的“穷讲究”,将逐渐消亡在大家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