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未我家楼上邻居家因赡养、照看孩的事争吵起来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争执了。听了个大概,楼上男主原是一名军人。老家是西部农村的,在部队提干,结婚。可能结婚时女方也没有要彩礼,估计因经济不好,仪式也没搞。从争吵时男主底气不足就可能感觉出来。女方怀孕生产时男方在部队有任务未能陪产,给女主留下很大隐影。女方在男方老家坐月子时,可能因家庭生活习惯等因素总感觉婆婆伺候的不满意因此留下梗,成了导火索。这次可能婆婆要住院,男主想给老家邮点钱而引起的争吵。家里的孩子也参与进去了,闹的挺凶。
经常闹矛盾,婆媳矛盾自古是难调和的一种关系。人的一生还真避不开,就是现代电视连续剧都避不开,而有些婆媳大战的狗血剧情还特吸引人,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婆媳关系真是一种银复杂的家庭关系,因有丈夫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联系。
六七年代,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后,往往会上行下效,转嫁做儿媳时的各种委屈。婆婆就常常想着要压媳一头,处处凌驾于儿媳之上,掌握管家中大权,并且常用孝道捆绑住儿媳,导致现今大多儿子,儿媳苦不堪言。当婆婆年迈换作儿媳掌家之时,也同样以样画葫芦对待自己的儿媳,恶性循环。
现如,随着改革开放,新潮来袭,新老观念碰撞,婆媳观念差距更大,导致婆媳矛盾更为突出,引起的家庭经常大战,冷战,也就更加地不可收拾,难以调和。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
从古至今,婆媳矛盾产生不外乎这么几个的原因。一就是利益作怪。婆媳虽然不存在血缘关系,但却固定存在于一个经济体系里,她们的角色、权力,等不同,就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二就是观念。双方行为处事方式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落脚点等不同,往往也会导致矛盾的加剧。三就是接纳程度。媳妇是外来人,外姓人,半路加入这个家庭的,双方若不能很好接纳彼此,将会使家庭关系的更为紧张。实际上在男权至上家庭中婆和媳都应算作外姓人,理应抱团取暖,不应相互伤害,相煎何急。四就是中介作用的发挥。婆媳关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纽带,就是儿子或丈夫。如果这个中介在婆媳关系中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么婆媳关系很难得到一个良好的解决,有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其实婆媳关系并非是真的不可调和。经常看山东电视台金牌调解员调解这种婆媳矛盾时常用的办法。
引导双方深入考虑,催生共鸣点,理解点,找出矛盾源点,而逐解开。随着生活水平,文化意识提高,理解能力增强,大部分家庭婆媳关系非常融洽。据了解总结得知,高情商的婆媳大都真心对待彼此,不是靠嘴巴说,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做。双方都不能把某些事当成理所当然,更不可以颐指气使,都要学会感恩,以恩报恩。在相互包容和尊重中,得真情。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尤其是双方是在不同观念里长大的,生活谁都会有瑕疵,不能斤斤计较,要尊重对方的习惯,不强势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习惯去生活,矛盾将会少很多,家庭会更加和谐。当然,生活中家庭中每个个体要加强沟通。老话说的好,话是开心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沟通,坦,沟通可以找到矛盾点,并且使双方更加了解彼此,找出解决的办法。时常对换一下角色,体谅彼此的不易,理解对方,是一个处理婆媳关系很好的办法。
说一下我自己,在刚结婚那会,特别害怕婆媳关系,但真正相处下来,我们还是关系相当融洽的,如今家中老中小三代同居一处,感到挺幸福的。这与双方的坦诚相待、彼此包容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家庭的和睦,是幸福的源泉。它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的效果,而是要所有成员一起努力才行。所有成员都想着尽己所能去维护这段来之不易的缘分,珍惜彼此!
彼此留点好给对方,多点空间,融洽相处好像慢慢地也就没有那么多不可调和之处了。